故障现象:接修一台美歌AV-368功放,左右声道均无输出,手动调整音量电位器,无论调至何位置,手一松开即自行转回最小位置,遥控器控制音量也无效。
故障检修:试机发现机内继电器未吸合。分析可能是扬声器保护电路本身故障,也可能是主放大电路输出端零电位偏移而引起的保护。而音量电位器总是自动回到起始位置,则可能是因上述故障导致微处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所致。
通电测量OCL输出端电压,其中L声道0V,R声道为-40V左右且不稳定,由此判断故障在R声道电路。为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将前级小信号放大部分与后级功放部分的连接端子拔下,再测R声道输出端电压依旧,因此,将故障范围缩小至R声道的后级功放部分。

该机后级功放电路板除了装有主声道功放电路之外,还有全机的整流电路、环绕声功放、扬声器保护等电路。由于无随机电路图,笔者依据实物测绘出该机R声道输出部分电路图。

首先检查Q8、Q9、Q10、Q11四只末级输出管,未见异常,但当将上述四管装回后再试机,继电器竟然能够吸合,且在继电器吸合后,音量电位器的驱动电机也同时停止了转动,这一现象表明音量电位器驱动电机转动不停与继电器不吸合可能出自同一故障原因,证明分析正确。测R输出端仍然有-12V左右的电压,表明虽继电器可吸合,但故障并未消失。怀疑故障可能因某只三极管不稳定漏电而引起。考虑到该机的功放电路并不复杂,所用三极管不多,索性将该声道剩下的三极管全部拆下,逐一测量,结果未发现任何异常。
在扩音机电路结构中,L、R两声道一般均由完全一致的两部分电路构成,当其中一个声道出现故障而另一声道正常时,如果采取测量两声道对应点直流电阻的方法,通过比较往往能够发现故障元件之所在。于是在路测量两声道的每一只电阻、电容两端直流电阻并对比,仍未发现有明显异常之处。
该机后级功放全部采用直流耦合方式,只要其中一处出现故障都将导致输出端直流电位的改变,假设输出端电位因某种原因而降低(向负的方向增大),该电压的变化通过负反馈电阻R18使Q2、Q4的b极电压降低。将引起Q2的c极电流减小,Q4的c极电流增大。由于Q1和Q2,Q3和Q4分别组成差分放大电路,所以Q2电流减小将引起Q1电流增大→Q1的c极电压下降→Q5的c极电压上升→Q8、Q9导通程度加深→输出端中点电压回升;同时,Q4电流增大也将造成Q3电流减小→Q3的c极电压下降→Q6的c极电压上升→Q10、Q11的b极电压上升→输出端中点电压上升。相反,如果输出端电压因故上升,则上述变化过程相反。在上述两路电路的共同作用下,输出端的直流零电位得到了高度稳定。
于是又采用电压测量法进行检修。首先测量功放电路供电电压分别为±47V(属正常范围)。测得Q2、Q4的b极直流电压为-4.1V,表明输出端的负电压已反馈至差分电路的反馈输入端。测信号输入端Q1、Q3的b极直流电压为-0.02v。进一步测得Q1的c极电压+43.4V、e极电压-0.8V,Q2的c极电压+47V、e极电压-0.9V,R7、R8相接处-0.9V。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分析R6、R8两端无压降,说明Q2已截止,R5、R7两端有压降,说明Q1有电流通过。Q1、Q2的工作状态符合上文对该电路各处电压相互关系的分析;输出端中点电压↓→Q2的b极电压↓→Q2电流↓→Q1电流↑。因此可认为由Q1、Q2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基本正常。
测Q3的c极电压为-43.9V,e极电压为-3.4V,Q4的c极电压为-43.3v,e极电压为-3.5V,R9、R10连接处电压为-3.4V。根据这一测量结果,分析R10两端存在一定电压降,说明Q4有电流通过,R9两端无电压降,推断出Q3无电流通过。但如果Q3无c极电流,则R11两端就不应有电压降,实测Q3的c极电压为-43.9V。可确定R11确有电流通过,且该电流未经过Q3、R9(因R9两端无压降)。
根据上图电路,分析流过R11的电流通路只能有:1.经Q3的c、b极→R9流通:2.经Q6的b、c极流通;3.经C3(漏电)流通。试断开Q3的c极,故障无变化;拆下Q6测其耐压正常,且其c、b极无反向漏电现象;拆下C3(100pF瓷片电容),用万用表Rx10k挡测量无异常,但此时功放已恢复正常工作,证明故障系C3漏电所致,用相同耐压的电容换下C3后试机,不仅声音输出恢复正常,发现音量失控故障也自动排除。
查其电路结构,发现主功放输出端除了接往扬声器保护电路之外,还分出一路通往音量控制电路。估计原电路可能设计有开机瞬间输出端中点零电位未正常建立之前,利用该误差电压或利用扬声器保护电路的延时功能控制音量电位器回零的功能,用以保证在继电器吸合之时音量处于最小位置,避免大音量对机器设备及人的听觉造成过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