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系早年世界四大电子管开发商之一,RCA的U-109是为推广其2A3设计的高品质功放。 为了发挥2A3的优势,U—109延用古老的输入变压器驱动方式,而当时的导磁材料、直径低于φ0.06mm漆包线技术都极欠缺(上世纪50年代φ0.03mm直径的漆包线每克售价几乎和黄金等值)。 

    U-109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声单元采用当时盛行的电动激磁式10英寸全频带扬声器,并且采用负极激磁法,以得到2A3所需的栅负压。 

    由6C5构成升压式变压器驱动级,七极电子管6L7构成可控电压放大器,高u三极管6F5为信号取样,6H6为信号检波,三者共同组成音量扩展电路。虚线框内是由无源元件组成的唱片放音频率均衡器。上述功能电路可谓上世纪30年代音响技术中的“新技术”,作为和2A3同龄的音乐发烧友看到此电路不免倍感亲切。回顾半个世纪的发烧历程,也为老一代音响界同仁,为Hi—Fi而拼搏的精神而感叹!为了增长电路知识,丰富摩机手段,不妨回顾一下此类古典电路的性能。 

    输出级按RCA公司公布的2A3 AB1类标准状态设计的,典型工作状态如下表所示。 

    1.变压器耦合的2x2A3 AB1类输出级 
    2A3用于AB1类推挽输出,以其低内阻特性极易得到较宽的频响,但对上世纪40年代的音响放大器而言,重放信号源仅限于AM广播和78转唱片,两者的信号频率范围不超过60Hz~10kHz,放大器的频响只有以此为准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信噪比。为此在输出级加入容量较大的C20、C21,在调试中可根据情况选择容量尽量小的高压电容器,在保持不自激的条件下可以省去,C16、R22也相同。 
    对变压器耦合的输入电路C16、C17、C18而言,在压缩高端频响的同时,还有平衡变压器频响曲线的作用,通过C15-C18可使中、高音趋于平坦。如用于现代宽频响放大器,可将C17、C18改用100k电阻。 
    输出级采用固定栅负压,2A3的-62V栅负压取自高压负极端串联接入的扬声器励磁线圈,直流电阻380Ω。当无信号输入时,高压电源约有168mA的静态负载电流,此种栅负压供给方式,对励磁扬声器而言称为阴极励磁法。 
    2.并联馈电变压器耦合驱动级 
    2A3 AB1类放大其栅一栅极驱动电压达124Vp-p,采用一般有源倒相器输出2x62Vp-p的对称信号,在上世纪40年代前也属难点。变压器耦合成了低u功率放大器的最佳选择,理论上说匝数比为1:2的输入变压器有两倍的电压增益。可使输出电压成为2x130Vp-p。 
    U—109耦合变压器,初级电感接近200H,为了增大磁通铁芯无空气隙,以提高电感量。为避免磁饱合,电路中采用并联馈电电路。 
    3.U-109特有的音量扩展电路 
    无论何种录音载体,对录音信号的动态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放音时,为了恢复信号的大动态,则必须在放大器中实施相反的处理,恢复被压缩的大幅度信号。因此所有高档或专业的录音重放放大器都附有音量扩展器。
    U-109的音量扩展电路,由三部分组成:主电路是由遥截止的(又称可变跨导)七极电子管6L7组成的可控增益放大器。高u三极管6F5对输入信号取样放大,双二极管6H6对放大后的信号整流,输出正极用于控制6L7的增益。6L7遥截止特性,使其栅负压在-45V才能截止,在-3~-45V改变栅负压,可改变其栅压-板流特性曲线的斜率,而达到控制其增益的目的。 
    6F5将输入信号取样、放大,调整电位器R4可设定音量扩展的起点信号电平。6F5的输出经C22耦合加到检波管6H6的阴极,阳极接共地,构成并联整流电路。该机输入端口后的虚线框内为频率均衡器,此处的低频提升电路R1、C1和可调高音补偿R2,也只能是对唱片放音的辅助调整。R8为总值600k的有抽头等响度音量控制器,用以补偿音量调整时高、低音响度的不足。 
    不少发烧友迷上低内阻三极管,对300B而言欲得到足够的输出功率,驱动信号峰值达到100V左右。虽然目前有不少高跨导电压放大管.但输出100V以上的信号电压、又要有极小的非线性失真,仍十分困难。故此U-109的变压器驱动仍有应用价值。 
    笔者前年应邀参加广州某厂胆机听评会,其中一款2x2A3推挽的15W胆机,效果令人刮目,以致使人不敢相信其清澈明亮的高音效果足出自胆机,事后了解,该机还竟属输入变压器耦合,工艺极其精湛,绕组总匝数达万匝以上,频响测试竟可达50Hz以上。U-109的提示是,变压器耦合不失为驱动低u三极功率管的最佳方案,条件当然是选择高质量的耦合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