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L中的自举容  
图1是一个典型的OTL电路,电路中的C1称为自举电容。它在电路中作用如何?为分析方便将图1简画成图2。
点击放大
    图2的电路中是没有C1的情况,在功放中各级的放大管总是考虑充分利用的,即在输入信号U1的作用下,放大管工作在接近饱和与截止。此时从充分利用输出管的角度出发。希望BG1的集电极饱和此时VCE1=0.5~1V左右,故E点电位VE=-(24-VCE1),因VCE1饱和压降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所以VE=-24V。当U1负半周达峰时,则BG1截止,BG2导通并接近饱和此时VE接近为0伏,那么负载RL得到的高流电压平均峰值为12V。
点击放大
    上述是理想情况下的情形,但实质上图2电路是做不到的,当BG1饱和时,|VE|不可能达到V1。这是因为BG1实质上是一个发射极输出器,所以VE≈VB,当BG1导通时它的发射极流入负载的电流增大,从而使|VB|减小,因此|VE|就不可能达到24V,这样RL的平均峰极电压将小 
于12V。

    从以上分析可知,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用一个比24V高的电源电压来给BG1供电。这样由于A点电压的提高,|VB|也就提高了。于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也有条件增加。电路中利用图1中的C1和R5可在不增加供电电压的条件下来提高A点的电位,其原理如下:在静态时VA=-(24-IC3*R5)≈-24V,而VE=EC/2=-12V,那么电容C1上的电压VC1就是VA和VE之差是12V。因此电容C1被充电到12V。当加入信号U1,BG3导通时VE从-12V向更负方向变化(这是因为BG1开始导通)即|VE|增加,由于A点电位VA=-(VC1+|VE|)因此随着|VE|增加,|VA|也自动增加。例如当|VE|变到24V时,|VA|可达12+24=36V,这就相当于A点由一个36V的电源供电一样。电阻R5的作用是把A点和电源EC隔开,这样A点电压增加才有条件。

    由上可知,利用C1可把A点电位|VA|自动提高故电容C1我们叫做自举电容
 
集成运放器的基本特性
    图YF是集成运放的符号图,1、2端是信号输入端,5是输出端,3、4是工作电压端,在实际中还有调零端,频率补偿端和偏置端等辅助端。在输入端中标有“+”号的是同相端,标有“—”号的是反相端,当信号从同相端输入时,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同相,反之则反。集成运放器的输入电路均都是采用差分放大器。它的输入信号电压和输出信号电压的关系是V0=K(V2-V1),式中K是运放器的放大倍数,K是非常大的,可达几十万倍,这是运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的区别,而且集成运放器的两个输入端对地输入阻抗非常高,一般达几百千欧到几兆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把集成运放器看成是一个所谓“理想运算放大器”,其有两个基本特性:1、输入租抗为∞;2、增益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作出以下推论:1、输入电流I1、I2都为0,这是因为其输入阻抗为∞的原因;2、因为K=∞又根据输入和输出端的关系V2-V1=V0/K,所以认为运放器的两个输入端的电位差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