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声波电机(SSM)
SSM即为Super Sonic WaveMotor的简称,如图1所示。它利用压电陶瓷元件受电压会变形的特性制成,能在低速下得到大旋转力。电机启动和制动的可控性较好,转动声音较小,很适合驱动镜头。SSM镜头采用了特殊的位置测量元件,可直接检测出调焦环的旋转量,因此可以为自动对焦提供精确的驱动控制,充分发挥出镜头的光学性能。
2.平滑自动对焦电机(SAM)
SAM即为Smooth AutofocusMotor的简称,如图2所示。同传统的自动对焦电机不同点在于该电机安装于镜头内,无需依靠机身机械传动装置来驱动镜头对焦。自动对焦信息直接由机身传递至镜头平滑对焦电机,从而直接驱动镜头组,使对焦更加精确,以保证平滑而快速的自动对焦。
3.纳米抗反射涂层
索尼的纳米抗反射涂层具有纳米级的精细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鬼影和眩光对画质造成的影响。索尼凭借先进的科技,通过涂层中均匀分布的微小突起,减少当入射光进人镜片边界时所产生的反射光。同普通涂层技术相比,该技术能大幅度地减少反射光的比例,如图3所示。
4.圆形光圈
一般光圈由7~9片光圈叶片构成。光圈因而呈7角或9角状。由于缩小1~2挡光圈就能减少点光源状态下的口径而被广泛运用。但由于光圈为7角或9角形,点光源下的散焦也多为角形,称不上是漂亮的散焦。采用7~9片圆形叶片构成的光圈,在全开或缩小2挡时,背景成像为柔和的圆形虚像。因此,使用圆形光圈,背景点光源为圆形虚像,呈现美丽的背景散焦效果,如图4所示。
5.非球面镜
通常球面镜片(如图5所示)从镜片中心通过的光与边缘通过的光无法聚焦为一个点,即产生所谓的球差。一般减小球面的曲率(弧度),或与凹面镜组合,但这些办法无法完全修正球差,特别是针对视角宽而明亮的大光圈镜头难以修正,如图6所示。针对上述情况设计出来的“非球面镜片”能够修正大光圈镜头的球差,实现从大光圈开始的没有色散的高对比度。另外,对于广角标准变焦镜头,不仅是球差,对影像畸变的修正也非常有效。由于采用了非球面镜片,减小了镜头的镜片数,可以设计出结构紧凑的镜头。
6.ED低色散/ED超低色散玻璃镜片
通常使用光学玻璃的镜头,焦距较长,对色差的修正就越难,导致图像的锐利度和清晰度降低,使用ED低色散玻璃镜片(如图7所示),就可解决这一问题。使用ED低色散玻璃镜片,解决了长焦镜头常见的色差问题,全开光圈,影像表现力依然鲜艳、锐利, 颠覆了人们以往对长焦镜头的认识,被大光圈长焦、定焦、变焦镜头广泛采用,如图8所示。为了纠正色差,部分广角标准镜头也采用此种镜片。
7.焦距锁定按钮(FHB )
如图9所示,在按下镜筒上的对焦锁定按钮时,可以锁定某一焦点的位置,如预定焦距,可通过此按钮预览预设的焦距。
8.对焦限制器(FRL)
这是一种为了实现迅速对焦而事先设定对焦范围的功能。有3种限制方式,如微距镜头可以只限近距拍摄或远距拍摄,如图10所示,70~200mm F2.8 G限定只远距离拍摄,300mm F2.8 G SSM II可设定远距离和近距离拍摄。
9.后对焦(RF)
通过移动镜头后部的镜片组,使镜头实现快速自动对焦和更短的最近对焦距离。此外,由于镜头前部不旋转,使用偏振滤镜时的可操作性也得到了提升。
10.内对焦(IF)
只移动镜头内部镜片组来实现对焦,称为内对焦。采用内对焦系统,使大光圈镜头可在镜头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迅速自动对焦。大大缩短了近对焦距离,由于镜头前部不旋转,方便安装偏光镜等滤镜,提升了操控性。
11.ADI测光
闪光灯*1与装有距离解码器*2的镜头配合使用,不会因拍摄物周围的反射率的大小而受影响,从而精确地控制了闪光。通过闪光灯预发光的反射光信息以及镜头的距离解码器得到被摄主体的具体距离信息等,得到恰当的测光,从而解决了传统的TTL闪光控制导致对白色闪光不足和对黑色闪光过度的问题,如图11所示。
注:*1表示闪光灯HVL-F60M/F43M/F20M支持ADI。*2 表示距离 解码器可检测出调焦镜片组的位置,内置CPU芯片将检测出的位置数据换算成距离信息。由于距离信息是根据调焦镜片组的位置直接转换而来,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控制闪光。一般直接测光,常会因为拍摄物及其周围物体的反射率太高或太低而受影响,而装有距离解码器的镜头,由于掌握了精确的距离信息,可实现高精度测光(ADI测光)。
12.光学防抖(OSS)
内置在镜头中的Gyro传感器连非常轻微的震动都能侦测,从而精确地驱动防抖镜片位移以避免任何导致影像模糊的可能。如图12所示,它继承了索尼高端专业摄像机的精密度安静的线性电机和技术,达到了安静、有效的影像防抖效果,从而拍摄出优质的动态和静态影像。
13.兼容增距镜
增距镜用于延伸主镜头的焦距。保持主镜头的操作性和光学性能,获得高品质图像。同时,可减少携带的镜头数量,增加风光和运动摄影的机动性。
二、卡口和传感器规格
1.SonyA卡口和E卡口系统
目前生产的索尼系列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共有两类,每种均使用不同的镜头卡口和不同类型的镜头,如图13所示,分别是高级半透明反光镜的A卡知相机,以及不使用反光镜的微型E卡口相机。E卡口相机虽然尺寸很小,便于携带,但在能带来上佳影像质量的传感器方面和A卡口相机无差别。
除外形尺寸外,A卡口和E卡口镜头的主要区别是“法兰距”。法兰距是指镜头后部到影像(传感器)平面的距离。许多A卡口相机均是传统单反相机的设计,即在镜头后部与传感器之间有一个反光镜,因此这种相机需有足够的法兰距来为反光镜提供空间。但E卡口相机无反光镜,所需的法兰距要短得多,所以镜头的外形尺寸也更小。
2.传感器规格:全画幅和APS-C画幅
所谓“全画幅相机”,就是指35mm胶片的画幅尺寸。35mm胶片的影像区域约为36mm x24mm(“35mm'是胶片条带的宽度),这是全画幅相机中的影像传感器的尺寸。许多可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使用稍小的“APS-C画幅”型传感器,其尺寸约为24mmX16mm或更小。还有一些其他规格的传感器,包括紧凑型数码相机使用的更小传感器,但是全画幅和APS-C画幅相机是两种最常用的可更换镜头相机。影像传感器平面示意图如图14所示。
还有两种规格的A卡口可更换镜头需要了解,分别是像圈尺寸足以覆盖全画幅传感器的镜头和像圈尺寸较小但足以覆盖APS-C画幅规格传感器的镜头。“
DT”系列型号的索尼镜头仅与APS-C规格的数码单反/单电相机兼容,但其他型号的镜头可兼容全画幅和APS-C画幅规格的两种镜头。
三、光圈、F值和景深
1.光圈和曝光
镜头内的光圈也称为diaphragm或iris,是一块在光程内提供不同尺寸的开口的精制机械装置,用以控制透过镜头进人机身的光量。光圈和快门速度是控制曝光的两种主要手段:给定快门速度时,弱光需要较大的光圈以加大到达传感器平面的光量,而强光则需要较小的光圈以实现最佳曝光。或者,你可以保留相同的光圈设置,而通过改变快门速度来实现类似的效果。但光圈所提供的开尺寸同时也决定了透过镜头的光线的平行程度,而光线的平行程度将直接影响景深,所以你需同时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才能拍摄出理想的影像。
2.F值
F值等于镜头的焦距除以光圈
的有效口径。所以对于35mm F1.4G镜头,当最大光圈值设为F1.4时,光圈的有效口径就是35÷1.4=25mm。注意:镜头焦距变化的同时,在给定F值的情况下光圈口径也会随之改变。例如, 300mm长焦镜头中的F1.4光圈所需的有效口径为300÷1.4=214mm.有效口径如此长的镜头非常大,也非常昂贵,所以带有很大最大光圈的长焦镜头比较少见。摄影者其实无需了解确切的光圈口径,但了解其原理则很有益处。
所有镜头都有最大和最小光圈,光圈以“F值”表示,但在镜头规格中最常引用的是最大光圈。以索尼35mm F1.4 G为例,这是一款35mmF1.4镜头:35mm是焦距,F1.4是最大光圈。那么“F1.4"的确切意思为何呢?作为实用常识,F值越小光圈越大即可,而F1.4可能是在普通镜头上见过的最大光圈。人们一般认为最大光圈为F1.4.F2或F2.8的镜头“快速”或“明亮”。以较大到较小光圈为序,相机镜头常用的标准F值包括:1.4、2、2.8.4、5.6.8、11、16和22,有时还有32(从数学角度看,这些数字都是2的平方根的乘方)。这些都是整挡数值,但人们也会使用整挡数值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将光圈加大一整挡,镜头内的透光量则增加一倍,将光圈缩小一整挡,镜头内的透光量则减少一半,如图15所示。
3.光圈和景深
景深是指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对于最浅的景深,合焦面深度可能仅有几毫米。反之,一些风景摄影的景深则非常深,拍摄距离可达数公里,而景深范围内所有画面的轮廓依然清晰,控制景深是创新摄影的最有用的技能之一。大致来讲,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所以如果在拍摄肖像时希望获得良好的散焦背景,建议加大光圈,但其他因素也可发挥作用,焦距较长的镜头通常能产生较浅的景深(85mm镜头的F1.4光圈要比广角24mm镜头的F1.4光圈呈现的景深更浅一些),如图16所示。
提示:有关散焦需注意的,一是除了简单地选择明亮的镜头以及将光圈完全打开外,要拍摄出美丽的散焦背景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了解,有时仅依靠大光圈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第二个关键点是物体与背景的距离,如果背景距离物体很近,则背景可能落在景深内,或者太接近景深,以至于散焦量不足,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加大物体与背景的距离,以满足散焦需求;第三个关键点是使用的镜头的焦距。如上所述,在焦距较长的情况下更容易获得较浅的景深,所以请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许多摄影者发现75mm~100mm的焦距范围适合拍摄肖像,同时还能获
得很好的虚化背景。
四、焦距视角和透视
1.焦距
焦距(谈及变焦时则指代焦距范围)通常是选择镜头时,人们考虑最多的,以找到适合特定拍摄或其他摄影类型的镜头。镜头的焦距可以决定对摄影者非常重要的两个特性:放大倍率和视角。焦距越长,放大倍数则越高,反之亦然。焦距短的广角镜头放大倍数低,也就是说你需物理移动以接近平均尺寸的物体,这样才能填满画幅。这也意味着你无需在较远的距离即可拍摄较大的物体。焦距长的长焦镜头放大倍数高,因此你可以在远距离拍摄物体。
如图17所示,镜头的焦距是指当焦点设置为无穷大时镜头的第二主点到后组对焦点的距离。第二主点是6个“基点”之一,基点在光学镜头中用作参考点,6个基点分别是前后焦点、第一和第二节点以及第一和第二主点。组合镜头中没有预先定义的第二主点,根据不同的镜头设计,第二主点可能位于镜头内部或外部的某点,摄影者自身难以精确测量镜头的焦距。
2.焦距和视角
视角说明了相机传感器可以抓取的相机前场景的范围。对此,更为专业的术语是传感器上捕获的场景角距,测量方式是对角测量。重要的是记住视角由镜头的焦距和相机传感器的规格共同决定,所以在给定镜头的情况下,从全画幅相机与从APS-C画幅相机上获取的视角一定不同。如使用相同尺寸的传感器,当焦距相等时,不同镜头产生的视角始终相同。
3.角度
得益于较长的焦距,最终成像后前景和背景物体的距离显得比较近,这种效果有时称作“长焦压缩”。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通常需要靠近前景物体,以便画幅中的影像足够大,所以拍摄距离越远,物体看起来就相对越小,差别是否明显着实取决于拍摄距离的远近。
五、微距摄影
1.最大放大倍数
所有镜头的放大倍率均由焦距确定。我们还关注微距摄影的最近拍摄距离可达多少。焦距和最近对焦距离这两个因素决定了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最大放大倍率有时也指成像比。给定焦距的镜头距离物体越近,可以实现的放大倍率越高。微距镜头的传统定义是镜头规格中的最大放大倍率至少为1:1或1x的镜头。也就是说物体可以按照其全尺寸再现到相机的影像传感器上,例如在拍摄距离需足够近时一个10mm的物体投射到传感器上的影像也为10mm。1:2或0.5x的最大放大倍率则意味着同样为.10mm的物体映射到传感器,上时其影像尺寸将缩为5mm,或仅为物体真实尺寸的半,如图18所示。
2.微距镜头的其他特征
微距镜头设计独特,可在较短对焦距离下提供最优的光学性能,通常可在近距离范围内呈现最高的清晰度,但这不意味着只能将其用于微距摄影中。如图19所示,许多微距镜头的性能上佳,能够在-定距离外拍摄一般物体。变焦范围较小的微距镜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很浅的景深。也就是说使用此类镜头对焦时需非常仔细,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节和完美的对焦。某些情况下三脚架可以让对焦变得更为轻松。你可能需要大幅缩小光圈以让拍摄对象获得足够的景深,但较浅的景深也有优势,因为可以突出必要的对焦细节,同时还能对背景进行散焦。
3.最近对焦和工作距离
最近对焦距离镜头规格可能让人感到困惑。最近对焦距离是指物体到镜头后焦点的距离,后焦点位于机身内的影像传感器平面上。工作距离是指物体与镜头前组元件之间的距离。以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m(20cm)为例,根据相机机身的厚度和镜头的长度,以最近对焦距离进行对焦时,只有几厘米的工作距离拍摄出1:1的微距照片。如此近的拍摄距离将导致照明问题(专用微距闪光灯和环形灯可解决此类问题),如果物体或相机稍有移动,则更难以对焦,而且距离太近还有可能吓跑活物。为克服以上难点,你需要选择焦距或工作距离较广的微距镜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