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液晶电视的普及,液晶电视的故障率升高,特别是大屏幕液晶电视为了提高整机性能,背光高压逆变器都是自带的故障率更高。不知道是不是生产厂家故意设计产生故障,如果把比较器正负端电压设计在临界状态下,会不会出现背光灯驱动电路中保护电路误动作呢?这里我们探讨一下我维修海信液晶TLM2633电视背光灯驱动电路的方法。 TLM2633液晶电视采用的是LG-PHILIPS公司高亮度屏,背光板的板号是LC260WX2,机器的故障现象是开机背光灯亮一下就灭,关机后用热风枪给背光板加热,机器能正常使用一天,第二天开机又是同样故障。检查主板XP103排插背光灯开关脚ON/OFF,在机器正常和故障时都是4.02V电压,背光亮度控制脚正常和故障时都是3.07V电压,检查背光板A板三极管Q5导通,三极管Q4截止,但是集成电路U11(10393)的#1脚无电压(正常时电压应为1.9V),是否故障是因为#1脚无电压引起的呢?分析电路板发现,#1脚还受三极管Q7控制,检查三极管Q7的基极电压为0.7V,证明它已导通,断开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17(10K),开机机器能正常工作,且亮度调节都正常,说明机器振荡电路和输出电路都是正常的,只是控制电路出现了问题;但是,机器不能这样维修。如果背光板再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背光灯损坏。由于没有电路图纸,只能再次分析电路板,自己画图分析故障部位。经过分析,发现三极管Q7受控于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太小,没看清楚型号)的#8脚;正常时,电压为0V;故障时,电压为4V 左右。#8脚又受控于集成电路U2的#1脚(正常机器用万用表测量它的电压,背光灯会熄灭,要重新开机),#1脚又受控于三极管Q6,实验发现,将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阻R14(100KΩ)断开或把基极电阻R49(4.7MΩ) 、D42断开,机器都能正常开机。三极管Q6基极受控于集成电路U11的#7脚,而U11是一个两路比较器,通过查资料发现,U11的#5脚、#6脚、#7脚是个比较器,#5脚为正端、#6脚为负端、#7脚是输出脚。其中,#6脚是6.3V的固定电压,它是由12V经电阻R58(100KΩ)、R50(110KΩ)分压得来的。检查#5脚的工作电压,正常工作时为6.0V(要在开机瞬间或是用热风枪给背光板加热,机器正常时才能测到), 会不会是#5脚电压和#6脚电压相差0.3V处于临界导通状态呢?在冷机开机时,#5脚电压瞬间高于#6脚,引起#7脚有输出电压,进而保护呢?集成电路U11的#5脚电压是由高压经C28→D30→R71、R70分压→D27,C16滤波得来,试改变电阻R71(67KΩ)阻值,发现将其改到70~75KΩ之间时,机器就能正常工作。实验证明,只要将集成电路U11的#5脚和#6脚电压压差调整到0.6V以上,就不会出现故障。在上门时,若无配件更换,可以将R71和R70两个电阻调换位置即可,调换完成后,U11的#5脚电压就是4.8V左右。经过上述维修发现,这是一个闭环保护电路。当集成电路U11 的#5脚电压高于#6脚电压时,#7脚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Q6导通,Q6导通发射极输出高电平,进而使U2的#1脚电压升高,引起U2的#8脚电压升高,Q7导通进而引起U11的#1脚电压下降,#3脚无输出电压,控制Q3导通,U1因无供电电压不工作,振荡电路也不工作,无高压输出,背光灯不亮,背光灯驱动电路处于保护状态。 集成电路和三极管测试电压:(使用数字表测量的电压值) 1、集成电路U11、U4、U1各引脚电压:


位号 电压(V)引脚

U11(10393)

U4

U1

1

1.9

3.1

1.9

2

5.6

3.1

1.1

3

3.7

3.1

0

4

0

0

1.1

5

6.0

3.2

1.1

6

6.3

2.4

5

7

0

3.7

3.7

8

12.2

5

1.3

2、C28、D30测试电压:


位号

 

 

电压(V)

 

 

 

C28

D30

极性

 

 

正极

高压

11.2

负极

11.2

18.8

3、Q5、Q4、Q7、Q27、Q11、Q26、Q20、Q8、Q6测试电压:


位号 电压(V)极性

Q5

Q4

Q7

Q27

B

0.6

0

0

22

C

0

1.9

1.9

0

E

0

0

0

22.4

位号 电压(V)极性

Q11

Q26

Q20

Q8

Q6

B

0.6

0

0

0

0

C

3.8

1.9

0

2

5

E

0.9

0

3.7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