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到这个标题,有的朋友也许会奇怪,缺氟怎么可能导致回气管结霜呢?通常情况下,系统若缺氟,只会造成蒸发器供液量减少,虽然回气压力降低,但是回气过热度会升高,只会造成回气管温度较正常偏高,怎么会结霜呢?通常缺氟时只会看到挂机液管因蒸发压力降低而结霜,怎么可能造成回气管结霜呢?即便真的结霜也还有管温检测电路(防冻结保护)在监测呢,也会停机的啊?
是的,以上分析并没有错。但我仍然认为制冷模式下缺氟是有可能会导致回气管结霜的,在实践中也有朋友(包括本人)曾遇到过回气管结霜的情况,检查后却也并没有发现例如环境温度过低,蒸发器通风不良,风速过低,或是回气管折瘪等常见的会引起回气管结霜的情况。而是试探着加点制冷剂后,问题就解决了,至少是结霜的问题解决了。(为何制冷剂会缺少,这里就不讨论了)
下面就缺氟造成的回气管结箱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先说一下论论的前提:    
1,
系统通畅,即全部循环系统不存在脏堵或水堵,包括毛细管,蒸发器内部管道,以及回气管管道。
2、
电控正常,包括风机转速,蒸发器管温检测正常。
3,
通风结构正常,进出风口无堵塞,过滤网干净,蒸发器铝铂无过量灰尘或腐蚀。 
再说制冷模式下缺氟导致结霜的前提,也就是我认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有可能在缺氟时表现出回气管结霜。

1,
必须是柜机,挂机不会。挂机还没有遇过维修实例.
2,
主毛细管必须在室内。(有少数品牌少数机型的柜机,在室内无毛细管的,如科龙的一款。)
3,
整机连续不间断工作时间较长,数小时以上,或数日(如无人值守机房)外界气温不高,本人所遇多为室外24-30度,但也有网友称在无人机房遇过室外温度36时仍发现回管结霜系缺氟的。
蒸发器管温热敏探头固定在蒸发器上部(绝大多数机型如此)
6,  系统缺氟量在50%-80%之间才说了这么多条件,也该切入正题了。为了叙述简便,也为了不造成误解,以下讨论全部基于全部上述前提。
有一个情况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当回气管结霜时,通常蒸发器也会结冰,但却基本
没有看到过整个蒸发器全部结冰的,全部都是蒸发器下半部结冰严重,有的下部冰层厚达两三厘米,而上层蒸发器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冰霜,温度也和常温差不多,看起来就如同那一组或几组蒸发器(柜机蒸发器是分组的,多的十来组,少的只有两组)堵死了一样。但在停机化霜后再试机,用减少进风量的办法来试验,就可以发现各组蒸发器都会结霜。且结霜的速度大小都差不多,由此也可以证明多组毛细管中,没有堵的现象。
再次为了讨论简化,我们可以将蒸发器的分组假设为两组,如下图。
当系统缺氟时,毛细管的供液量会减少,吸气压力会降低,冷凝压力也通常会降低,由于图中B组蒸发器的高度高于A组,而分液器通常在蒸发器的中部,所以流经AB两组的制冷剂流量是不相等的,也就是分液器有分液不均的情况,而这种分液不均匀的差别是很细微的,但由于因为系统有缺氟的前提,在两组毛细管里会产生闪发气体,毛细管内的闪发气体出现会提高毛细管的阻力。而供液不均,会将两组毛细管的阻力大小不一的现象进行“放大”。
大家都知道柜机蒸发器的迎风面积很大,而相比之下出风口较小,由示意图中很容易看出来,由于铁皮挡板的存在,A组蒸发器的空气流速会比B组蒸发器的空气流速要小(因为A组蒸发器前端是铁皮挡板,形成一个相对的高压区)。也就是说B组蒸发器的热负荷要大一点。在正常情况下这一点细微区别是无关紧要的,但在缺氟的情况之下,两组蒸发器都“吃不饱”,在两组蒸发器未端,制冷剂都处于过热状态。这时热负荷的细微差别会造成两组蒸发器有不同的温度。而不同的温度会影响到蒸发器内的压力也不相同。
参考示意图2
当膨胀箱A的温度升高后,其内部压力也会有小的变化,会引起上面一根供液毛细管的流量,而相对应的是,下面的一根毛细管的流量会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膨胀箱的温度差越来越来大,压力差也越来越大,流经下部毛细管的流量会超过负荷所须的流量,进尔会做制冷剂在A组蒸发器未端,乃到回气管端处于饱和态,但由于压机排气量一定,所以,低压仍较低,这低压对应的饱和温度低于0度,就会造成缺氟而回气管结霜的现象。[Page]
但由于管温传感器通常放置在B组蒸发器的位置,并不会造成防冻结保护。9E R$L’\想强调的是:这种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因为需要的前提条件太多。
挂机几乎没有毛细管在室内的,虽然现在也有挂机是多毛细管的,但却也是通过集液器(制热状态是分液器)合并后通过液管输送到室内机的。如果柜机工作时间短,不会出现,也一定有不不朋友发现过:如果停机将冰层化掉后再开机,短时间内并不会看到有回气管结霜的现象,顶多只会感到回气压力有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