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D(Compact Disk)激光唱盘问世至今不知不觉已有十几年光景了,虽然后来有DVD、DVD
      Audio、SACD、VCD、MD、MP3等多种音源出现,不过论音制裁,MP3、VCD和MD稍逊风骚,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和通用性,DVD
      Audio和SACD少之又少,虽说DVD来势汹汹,不过又有多少音乐DVD盘片呢?大家更多的可能是买DVD看美国大片吧!因此,CD仍旧凭借体积小、保存时间长、频响范围宽、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通有性强等诸多特点,依然保持着其主流音源的地位。 
      不过随着人们对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随着各种音频器材的日渐“完美”,CD那44
      kHz、16bit的音乐再现范围还能满足需要求吗?不知你是否也听出了CD音源中的那一点生硬和干涩呢?如果我是音乐发烧友,如果你对音源要求很苛刻,如果你不想你家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发烧音响无法发挥到极致……也许大众化的HDCD(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CD)能满足你的要求。

      一、HDCD的诞生

      随着数字音响的发展,44kHz、16bit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音源日益苛刻的要求。众所周知,原声音(非电脑MIDI合成的声音)最初都是以Amalog
      Audio Signals(模拟音频信号)的方式存储在母带(多轨磁带)上的,如果要将其变化为Digital Audio
      Signals(数字音频信号)记录到CD光盘上,便需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根据奈奎斯特的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只要达到以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能精确描述被采样的信号。由于人耳的理论听学范围是20Hz~20kHz,因此如果采用大于40kHz的采样频率对原声进行采样,即可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CD光盘一面市即以其44kHz、16bit的高指标在数字音响领域中大放异彩,很快成为了Hi-Fi
      领域的主要音源。不过随着数字音响的发展,这种44kHz、16bit记录格式的缺陷渐渐被显露出来。

      首先,44kHz采样频率是影响音质的第一要素,44kHz的采样频率能够完整再现一个20kHz的正弦波,却难以重现一个20kHz的非正弦信号。这是由于非正弦信号是由1个基准波加上2次、3次……n(n=8)
      次谐波叠加面而成(即把一个不规则声波分解成多个规则志波的叠加),虽然基准波能够重现,但三次以上谐波的频率可能早已超出了20kHz的范围,因此在采用44kHz
      D/A转换后可能造成谐波的波形畸变或丢失,从而导致最后还原出来的波形产生失真。再来看看16bit量化。虽然将声音的幅值分为了2=65536个等级,但其理论能够实现的动态范围却仅98dB。何况,在实际转换过程中尚不能完全用完16bit,再加上录制编码至解码过程中的数据丢失,使得CD的动态范围难以突破98dB,这对于表现古典打击乐(要求动态范围在118dB)显然不够。这便是数字音频所特有的一种失真——缺损性失真(SubtractiveDistortions)。如果我们把采样频率提高到96kHz 、24bit甚至是32bit,音质自然会更加逼真,细节也更丰富。这就好比在玩3D游戏时把分辨率和色深从800 X 600、16bit提升到1024X 800、32bit一样,游戏画质会更精美,不过CPU和显卡会为之进行更多的运算。事实上,不少音像公司已在CD前期制作时采用了96kHz、20~24bit的录音技术制作母带,但在最终制成CD时,受CD容量的限制,不得不重新编码处理成44bit、16bit的格式,因此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标有24bit或32bit的CD盘片,实际上仍然为16bit的数据流。然而,HDCD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音频采样量化的精度问题,还打破了传统CD容量的限制。 
      二、了解HDCD 为改善现有CD记录格式的缺陷,美国Pacific
      Microsonics公司推出出了全新的HDCD录音及其播放技术。用HDCD方式编码制造的CD
      不仅与普通CD具有高度的兼容性,而且能提供更高的声音动态范围和极高的信噪比,能克服音频数码化后出现的平面和干涩感,使音质更加悦耳、层次更加分明、细节更加丰富。 
      1.初识HDCD

      现在标有HDCD字样的CD盘片从正版到盗版,市面上比比皆是。我们这些暂不谈论盗版CD是否为真正的HDCD编码,单就HDCD技术本身而言,它的确能将音频的量化精度从16bit提高到20bit,能够还原出更多的声音细节,而且HDCD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它的物理存储介质和普通CD完全一样。 
      谈到HDCD碟片自然而然就得说说盗版与正版的差异。正版CD印有HDCD字样的当然就不说了,市面上从50~150元的都有,价格和正版CD一样,至于盗版……就很难保证它是真的HDCD了。原因有二:其一,在盗版HDCD的过程中很可能将HDCD中隐藏的控制代码(后面会讲到)忽略掉,有些盗版商甚至是从几张CD中摘选十几首歌来合成一张CD,这样的CD还会是HDCD吗?其二,不少盗版商根本就是是盗的HDCD的版,而是在CD盒上打上HDCD的标记来取悦大众。因此,如果你想感受HDCD的真正魅力笔者奉劝你还是得从正版开始。

      提到支持HDCD技术激光影碟机,就不得不说到 PMD100
      音效处理芯片。PMD100芯片由全球惟一一家HDCD解码芯片生产商——美国PMI公司生产,是一个28脚DIP封装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它具备HDCD解码和数字滤波功能(注1)。当它接收到的音频数据为HDCD编码方式时,会自动切换到HDCD解码格式下工作;当非HDCD音频信号输入时,则只做常规超取样数字滤波处理。由于采用HDCD技术需要支付相当的版权费,且解码芯片又骒独家生产,因此市面上采用该芯片的播放设备并不十分流行,尤其是在国内。不过支持该技术的产品种类倒是非常齐全,从CD播放机、D/A转换器、组合音响、CD随声听、A/V接收机、A/V功放到DVD播放器应有尽有(图1)。 
      2。HDCD的编码过程

      如果把数字音频信号提高到96kHz、24bit存储在CD光盘上,那么一张650MB原本可存储74分钟立体声音频数据的CD便吸能存24分钟音乐,因此盘片容量成为最初的瓶颈。好在后来DVD的出现才弥补了这一缺陷,不过现在用DVD来听歌的人恐怕并不多吧!而HDCD却七妙地避开了容量的限制,将更多的讯息放到CD这个已经放满足数据的存储介质中,HDCD的编码过程哪图5所示。 
      高频A/D采样转换

      首先HDCD的A/D转换器将母带中的原始模拟信号以176.4kHz进行采样,并采用了高频扰动技术(注2)进行24bit量化。这样采样的结果不仅能提供高达120dB的动态响应范围,而且能使采样后的波形失真降低到最小,还提高信噪比。然后HDCD编码器能“智能”地对176.4kHz
      的音频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舍弃一些“不必要(或是人耳不可及)”的音频信号(实际上是一个数字滤波过程),从而将176.4kHz、24bit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88.2kHz、24bit。 
      信号分析与延迟存储

      接下来88.2kHz、24bit的信号被送到一个缓存中延迟一定的时间,以便HDCD编码器对其进行特有的“look
      ahead(超前)”处理,即对一段音频信号进行“瞻前顾后”式的分析后,从中选出需要进行细微描述的音频细节部分,加以编码(或压缩)后最终转换为44kHz、16bit格式。这种格式的音频信息生成过程与普通CD直接进行44kHz、16bit采样量化的生成过程截然不同,但又是完全兼容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HDCD编码器将产生“Hidden
      CDode(隐含控制码)”,这是与普通CD最大的区别之处。

      插入隐含控制码

      对于HDCD编码器的最后量化操作部分,为准确控制HDCD编码记录的超量信息(20bit压缩至16bit)在解码器上的精确回放,特设置一相关的隐含控制码,并将其插入主音频流的最后数据位,一起存储在CD上。该隐藏控制码仅占可存储单元的2%~5%容量,如在普通CD机播放HDCD,该隐含控制码将被忽略,但如果在HDCDF播放器上播放,HDCD解码器将准确捕捉该隐含控制码,并用它来控制数字滤波器的工作,从而使得整个音频信息量得以膨胀,最后经D/A转换可获得大动态、细节丰富、高信噪比的模拟音频信号。需要注意的是:隐含控制码并不是用以描述通常在常规编码过程中丢失的音乐信息,而是传送指令去控制HDCD解码器还原这些信息的。由于HDCD技术本身在编码方面的优势,加上解码器“智能”化的处理方法,因此吸需几个
      bit才能完成的工作。

      3.HDCD的解码过程

      HDCD的解码过程可以简单地看做其编码过程的逆过程。PDM100解码芯片首先检测从CD读取的音频数据流中是否携带有HDCD隐含控制码,如果有,则按照隐含控制码的指令激活主音频数据流使其膨胀,恢复在编码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压缩(即将16bit还原成20bit)。由于隐含控制码的存在,PDM100可准确地对高频进行扩展,对低频进行延伸,以获得高于普通CD的音频解析度和动态响应范围,这便是HDCD的优势所在,也是它名称的由来。 
      如果要简单地概括HDCD的优势,那便是高频采样、高精度量化、先进的数字压缩编码和智能解码还原。

      三、全方位体验HDCD的魅力
      HDCD在音质上的优势并非只有“金耳朵”才能分辨,即使是用普通随身CD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声音频响范围和清晰度上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Hi-END或监听系统采用HDCD作为音源的主要原因。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不少DVD大片的电影原声CD都采用HDCD编码格式。将HDCD放在普通CD机上播放 
      由于HDCD是与普通CD完全兼容的,因此HCDF能在普通CD播放器上正常播放。虽然普通CD播放机不能读取HDCD的陷含控制码并进行解码,但由于HDCD前期采用了176.4kHz、24bit的A/D转换,然后再由先进的数字处理器转换为44kHz、16bit格式,这个过程比直接用44kHz、16bit格式采磁模拟信号所带来的失真要小得多,因此即使是将HDCD放在普通CD机上播放,同样能够得到比传统CD更佳的音质。 
      将普通CD放在HDCD播放机上播放

      我们前面提到PDM100解码芯片时曾经简单地描述过它的作用,除了HDCD解码外,它还有数字滤波功能,这一点与一些高级CD机完全相似,因此 ,即使是将普通CD拿到HDCD播放器上播放,同样能得到更理想的回放效果。

      将HDCD主在HDCD播放机上播放

      这个当然就是最理想的搭配了,正所谓“如鱼得水”,HDCD能展现前面我们所提及的一切优势,实现“真”20bit数字信号输出,为你展现更宽的频响范围和更佳的音频细节,这是所有16 
bitCD所不能比拟的。

      笔者曾亲身试听过用HDCD播放器播放HDCD播放HDCD和普通CD的对比效果,前者明显比后者更加细腻、层次分有力而不浑浊,整体感觉声音更加“放开了”就好比我们在欣赏远处上山的景物时,听磁带是隔着玻防看,听CD是去掉玻璃看,而听HDCD是把人与景中音的雾都去掉了一样,感觉更加真实。 
      四、HDCD与PC个人电脑

      了解了HDCD的制作、编码以及解码回放过程之后,笔者还想将HDCD与PC个人电脑联系在一起来讲一讲。就像DVD才出现时一样,市面上只有DVD影碟机,而且当时AAC-3/DTS解码全靠硬件完成,而当把DVD移值到PC上后,随着CPU速度和运算能力的提高,DVDF图像和音频解码逐渐由硬件过渡到软件,从而到现在的全软件解码(包括AC-3/DTS)。同理,HDCD作为一种解码呢?笔者认为是完全可能的,尽管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解码软件出现。 
      电脑中的CD-ROM就可以读取HDCD盘片上的陷含控制码(普通CD机也能,只是不能识别),编写解码软件也不是什么难事,当前CPU的运算能力更是不容置疑,那么最大的总是可能出在HDCD的授权(就像AC-3和DTS一样),以及目前多媒体声卡的性能上。由于现阶段的主流声卡不支持20bit的D/A转换,因此即使用软件对HDCD进行了解码还是不能通过声卡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毕竟D/A转换不能用软件实现。此外,普通声卡在动态响应范围,信噪比等方面本身就是一个声音的“瓶颈”,即使有非常动人的音源,也被声卡白白地“过滤”掉了。就像你在电脑上放DVD产进行DTS解码一样,每个声道的音源为96kHz、24bit数字信号,受限于声卡品质的缘故,最终只能以44kHz、16 bit格式输出。由此可见,不仅是HDCD、连DVD也只有在专业级的声卡上才能完全再现其音质方面的魅力,这不得不说是多媒体音频的一大遗憾。说到这里,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音频也有瓶颈”的问题。出于施展幅的关系,笔者不能、也不想再长篇累牍地讨论下去,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音源到声卡的回放再到扬声器的再现,你家的音响或多媒体音频系统存在瓶颈码?


      五、HDCD的未来

      HDCD采用了先进的压缩技术使一张普通CD可以存储比标准CD的44kHz、16bit更多的音频数据,以此来录求音质上的提升。但受限于CD光盘650MB最大存储容量的限制,HDCD可以说已经走到了CD的极点(尽头)了,它最终会被DVD第系列盘片(DVD、DVD
      Audio等)所取代,毕竟以DVD的存储容量,存储96kHz、24 bit以上的音频数据不存在容量限制问题,也不用向HDCD那样去寻求什么压缩之道。但就现阶段而言,CD仍然是音频市场的主流,支持CD格式的播放器也更为常见,而且DVD播放机也完全兼容CD格式的唱片,因此CD在市场上仍然有一席之地,这也就意味着HDCD还有市场。最后提醒大家在购买自己心爱的CD时不妨多留意一下,上面若有HDCD字样,那就是好不过了。如果你是Hi-END级的音响发烧友,还可考虑买个HDCD播放器来配合着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