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罕见的菱形光栅
       开机,光栅中间为棱角分明的菱形,四角为规整的黑三角,图、色、音均可。起初认为偏转线圈损坏,但很快否定判断,因为偏转损坏一般会破坏色纯和会聚,而该机光栅虽然畸变,但色纯和会聚良好。当瞬间短路枕校管Q406的D-S极时,光栅满幅而且行幅过大、枕形失真(编者:此时光栅幅度满屏,可以推断该机偏转电路没有故障,出现菱形光栅的原因应该与枕校电路有关);当瞬间短路枕校管的G-S极时,光栅行幅度变得很窄,也不呈菱形(两次短路若时间稍长,则发生保护性关机,原理见下文)。两次试探的结果,似乎说明枕校电路无故障,但拋弃枕校电路不作故障考虑,又无法解释菱形光栅现象。每遇不明所以的奇怪故障,习惯向软件“问责”,但在本例维修中,拷贝同机芯存储器上机试验,发现仅场幅度变得略小之外,菱形现象并无实质性变化,说明故障并非软件异常所致。维修进入思路迷茫状态。

       后找来TCL-MS23机芯电路图,发现该机芯有个特点:数字板中行场小信号处理芯片TB1306/1307的20脚为枕校反馈端(EW-FB),该脚反馈信号取自主板枕校管D极(见图1)。由此可以理解:设置枕校负反馈功能有利于稳定行幅度和改善行幅线性,减轻由于CRT元件性能参数小范围变化带来的光栅畸变。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负反馈元件失效,将造成过矫正,表现为桶形失真;桶形失真发展到极端,则有可能为菱形光栅。本着这种推想,检查枕校负反馈元件,发现R440由正常的36kΩ变值为约200kΩ,更换后光栅恢复正常。后在MS23机芯其他机型上发现R440为15kΩ,试将R440增大为100kΩ左右时出现近似菱形光栅。

2.诡秘的误保护
         该机无规律自动关机,有时关机频繁,有时一连数日工作正常。这类不定时关机故障在日常维修中占有一定比例,对此,我的维修方法一般是:先按接触性故障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将可疑焊点进行“普焊”,更换易发生内部接触不良的元器件(如可调电阻)。经此处理不能解决的,再结合关键点、故障特征以及机器设计特点,从原理上寻求破解,其中,把保护信号作为重要线索,因为机器越高端,发生故障后越容易引发保护电路动作。本例检修中,“表面处理”未果,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保护电路上。

        该机芯原理图上显示的保护电路如图2、图3、图4所示。三路保护电路集中在数字板一角,通过排线从主板取得各自的检测信号;三路输出相并联(三只二极管负极连接),形成逻辑“或"保护信号(PROT,高电平为保护有效),此信号接至中心芯片(模拟处理+变频)MST5C26的52脚,通过CPU进行关机。

        图2为场保护信号形成电路,检测信号为场块③脚的正极性场脉冲(标称VFB),当场输出停止工作或过偏转输出时,③脚均无脉冲输出,故此VFB脉冲可以准确地反映场输出安全状况。VFB脉冲经过钳位放大DD42整流,给电容CD353充电,在CD353上储存高电平。不难看出,正常情况下QD43是饱和导通的,而当场输出出现严重故障时QD43截止,通过DD43输出高电平保护信号PROT,引发CPU进行关机保护。CD353放电时间常数比较大,目的是避免场扫描短暂的异常造成误保护。

         图3是显像管电子束过流保护电路,取样信号是ABL电压。ABL进入数字板被放大后,一路作为传统的自动亮度控制信号去TB1306的43脚;第二路作为高压检测信号去TB1306的⑨、13脚,分别用以控制光栅行场方向的涨缩(呼吸效应);第三路信号加在QD38基极,与RD373、RD374的分压进行比较,决定QD38是否导通。当束流过大、ABL电压过低时,QD38导通,,集电极产生高电平,作为PROT有效信号。

       图4是该机芯特有的枕校异常保护电路。从原理图看,当EW前置放大管QD37发射极电压EW-低于0.6V时,Q3截止,其集电极将产生高电平PROT信号,导致CPU三秒后关机。那么,什么情况会造成QD37发射极EW-消失呢?第一,枕校管Q406击穿(其G-s必然击穿)时,使得QD37发射极对地短路。第二,若枕校双阻尼二极管之下管击穿,或者枕校电感L403开路,电阻R435开路,Q406漏极电容击穿,这些情况都将造成Q406漏极电压接近0,此时,一方面R435不能再向QD37发射极提供正电压(参见图1),另一方面通过R440负反馈,TB1306的18脚输出的EW控制电压将大量降低,即QD37趋于截止,这两方面原因将造成QD37发射极电压接近0V。因此,当枕校有关电路出现严重故障时,极易导致三秒后关机。此处还有一问:这种保护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的理解是,这些情况关联着行偏转局部短路、逆程电容失效、行幅度过大等恶性故障。
        通过上述分析,测量三路保护信号共同的终端,即DD43、DD38、DD37的负极公共接点,根据有没有高电平,即可判断是否为保护性关机。本例检修采用另一种方法:在敲击震动电路板拨动排插的同时,逐个测量三只二极管的正极电压,看有无升高现象(正常都应该为0V)。结果发现DD43正极电压有波动现象,拨动数字板上排插的时候电压波动更大。由于排插焊点已经处理过,遂拔下插头,发现了怪事:有个插针短了一大截(显然属于器件先天不足),这个插针连接的正是场反馈脉冲。将连线跨过排插直接焊在数字板上,从此根除频繁关机故障。
       由于插针变短,造成轻微的接触不良,多数时候仅造成场脉冲短暂丢失,故使得QD43集电极(即DD43正极)检测输出小幅度电压,尚未形成有效的PROT信号。采用测量DD43正极电压的方法,正巧可以捕捉这种细微的异常,所以说本例检修成功主要靠耐心细致。
3.隐秘的程序保护
       该机二次开机后马上自动关机,蓝色指示灯亮一下之后熄灭,+B电压回落到待机状态,期间行、场偏转线圈上均短暂出现交流电压。

       测量开关电源输出+B电压并无过高现象,接着按上例思路测量保护信号(DD43、DD38、DD37负极的电压),电压始终为0V,说明本例故障与例2不同,不属于场输出或ABL、枕校电路故障引发的保护。但根据故障特征,感觉很像是CPU启动了保护性关机。查阅电路图,未发现行输出过压、过流保护电路,这似乎不合理,因为行输出电路异常是最需要及时保护的,其他机型由于行输出电路故障造成保护的情况也很多,因此推断该机应该有隐秘的行保护。大凡保护必有检测信号,但该机电路图显示,行输出部分到数字板的信息反馈只有ABL信号和行反馈脉冲。其中行反馈脉冲H-FB是由行管Q401集电极逆程脉冲通过C406、C407分压产生的,如图3所示。经验说明,这种分压电路的故障率是比较高的,且故障现象往往花样百出、稀奇古怪,于是动手检查该机H-FB电路,结果查得D413击穿,更换后试机,工作完全正常;怀疑D413击穿是C406漏电所致,故将C406也换新。

       经过反复试验,该机行反馈脉冲H-FB无论开路或对地短路,均可造成开机后马上关机。电路图显示,行反馈脉冲H-FB直接通到TB1306的H-FB端,该脚并无特殊标记。由此推想,之所以在H-FB丢失情况下形成保护关机现象,是软件设计的结果,开机后CPU经过IIC总线检测到行振荡电路无H-FB信号送入时,便执行关机程序。这种保护方式非常隐秘,虽在情理之中,却往往出人意料,显然不同于通过CPU专用引脚进行安全检测的传统保护方式。我们暂且将这种保护性关机称之为“特殊的程序保护”不知当否。

       维修链接:除本例之外,印象中比较难查的“特殊程序保护”还有以下两例:(1)飞利浦25英寸彩电,大块是TDA8375(与TDA8844类似),开机后行场扫描均已经工作(灯丝亮),但三秒后转回待机状态。检修结果证实,原因是大块RGB输出端三只接地二极管(起保护作用)有一只严重漏电。(2)康佳F2109C、F2509C、P3486C等机型,TDA8841之22脚(ABL输入端)必须有3.7V以上的场逆程脉冲信号,如果此脚电压持续低于3.7V或高于3.7V,则关机保护。因此,当ABL信号异常或场输出异常均可造成三秒关机或不定时关机(而不仅是光暗或黑屏)。


       行反馈电路故障多样性汇总:大凡采用与图5类似的行脉冲分压电路,故障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C406位置上的分压电容(通常为220pF 470pF、680pF、1000pF),失容或漏电情况比较多见,而且因此形成的故障现象扑朔迷离,举例如下:(1)北京、三星、TCL等牌号TDA8841机芯中,上分压电容轻微漏电造成黑屏(行停扫)或关机,并且可能是不定时出现故障。(2)创维几款高清CRT彩电,上分压电容漏电造成图像左右摆动,还有的吱吱叫、扫描线杂乱、烧行管。(3) 康佳29SG383、25SG383等AS机芯CRT高清彩电,上分压电容C401(1200pF)失容,故障现象是黑屏,调高加速极电压呈水平亮线,伴音正常。(4)TCL-MS23机芯C406漏电或完全开路,将造成三秒后关机。(5)海信几款高清机型中,也时常发生行反馈上分压电容漏电故障,表现为“吱吱”叫、光栅呈撕裂状,并且易烧行管。(6)飞利浦109B72型17英寸纯平显示器,行反馈电容C410(470pF/2kV)失效,造成行场扫描间歇工作,同时继电器频繁吸合与断开,周期约2秒,此时绿色指示灯常亮,但无光栅、开关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