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2001年第22期第三版《东芝两片机场扫描电路的检修》一文提到场扫描电路“前后级由负反馈电路构成一个闭环,一旦出现故障,整个场扫描电路电压都会发生变化,用测量电压的方法很难区分故障点在前级还是在后级。”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脉冲直流电作为触发信号的检修方法。
笔者认为,该方法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检修方法,但实际操作略嫌繁琐。其实,在输出级与前级分开的场扫描电路结构中,为了稳定输出级的直流工作点和改善波形失真,无一例外设有交、直流反馈电路。一旦某个元件出现故障,确实会引起整个场扫描电路的电压发生变化,但其变化并非无规律可循。只要掌握了整个场扫描电路反馈环路的电压变化规律,用测量电压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快速判断出故障部位的,不管场输出级采用的是集成电路,还是由分立元件所构成。
以下结合几个检修实例,说明电压测量法在场扫描电路故障检修中的应用。
[例1]福日HFC-2175彩电场幅无规律收缩且伴有水平横线干扰,严重时光栅呈水平一条亮线,随后无光栅。故障发生时间无规律,有时可自行恢复正常。
该机为飞利浦线路,其特点为采用了沙堡脉冲,当沙堡脉冲不正常时可引起显像管无光栅。根据本机电路特点及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在场扫描电路。
彩电使用数年后常出现场幅无规律收缩或呈水平亮线故障,常见原因为场输出IC引脚脱焊,故首先检查场输出块IC601(TDA3653B)引脚焊点,发现已被重焊过,引脚脱焊故障已被排除。测量IC601供电端({6}、{9}脚)电压为26V,正常。查{5}脚电压接近26V,比正常值明显偏高。该端为场OTL输出端,正常工作时的直流电压应为VCC的1/2左右。
该机为了稳定场OTL输出端中点电压,设置了横跨于IC601与IC201(TDA4501)之间的直流负反馈回路(见图1),其中IC201的场推动信号由{3}脚输出,经R610输入IC601{1}、{3}脚,在IC601内部进行放大后由{5}脚输出。场反馈信号由偏转线圈V?DY冷端取出,其中直流反馈由R614、R616送至IC201 {4}脚。整个回路全部采用直流耦合,因此,其中任一处电压发生变化,都将引起该回路中各点电压同时产生变化。
该反馈回路对场扫描OTL输出中点(即IC601{5}脚)电压的稳定过程为:若因某种原因使IC601{5}脚电压下降,则IC201{4}脚电压↓→IC201{3}脚电压↓→IC601{1}、{3}脚电压↓→IC601{5}脚电压↑。反之亦反。由此看来,单凭IC601{5}脚电压不正常不能判断该IC是否损坏。
进一步测量该反馈环路中各处电压分别为:IC601{1}、{3}脚0V,IC201{3}脚0V,4脚2V(正常值3.2V)。将测量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发现除IC601{5}脚偏高外,其余均低于正常值。再对照上文所述反馈环路各点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IC201{4}脚↓→IC201{3}脚↓→IC601{1}、{3}脚↓→IC601{5}脚↑均符合正常变化规律,惟IC601{5}脚↑→IC201{4}脚↓违反正常变化规律,因此,故障元件必在IC601{5}脚至IC201{4}脚之间。
根据元件故障概率,首先检查C602(4700pF)。当拆下C602后,各处直流电压均恢复至正常值。取一新电容装上后,故障现象全部消失。对拆下的C602用万用表R×10k挡进行测量,未见有漏电现象。分析该故障本来就表现为不稳定状态,可能因烙铁加热后使其漏电现象暂时消失,将其放置数天后重测,漏电现象出现。
小结:正常工作时,IC201{4}脚电压变化反映了IC601{5}脚电压的变化。由于C602漏电使IC201{4}脚电压异常降低,这一错误的信息使整个反馈环路将IC601{5}脚电压错误地调高。也是由于C602的漏电,而使IC601{5}脚电压过高,信息不能正确传递给IC201{4}脚,导致了整个反馈环路中信息传输中断而出现故障。
[例2]福日HFC-2175彩电无光栅,但伴音正常。
通电观察显像管灯丝亮,说明行扫描电路已工作。测量三只视放管c极电压均接近其供电电压180V,测其b极电压均约1.8V,测解码块IC501(TDA3561)R、G、B输出端{12}、{14}、{16}脚电压均约2V(正常值为4V),偏低。检查{11}脚亮度控制电压为4V,且在正常范围内可调,表明亮度控制电路无明显故障。
根据本机电路特点,转为检查其沙堡脉冲。示波器测IC501{8}脚沙堡脉冲波形,发现缺少场逆程成分,遂将故障检查重点移向场扫描电路。
测量图1中IC601{6}、{9}脚电压均约26V,正常;{5}脚电压为1.5V,比正常值明显偏低;{1}、{3}脚及其他引脚电压均为0V。根据例1中对该反馈环路电压变化规律的分析,此时IC601{1}、{3}脚电压↓→IC601{5}脚电压↓已明显违背了正常规律。至此,基本确定IC601损坏。在路测得C616无击穿短路后更换IC601,故障排除。
[例3]福日HFC-2175彩电光栅呈水平一条亮线。
测量IC601{9}、{6}脚电压为26V,基本正常;测其{5}脚电压为12V,与正常值13V对比只相差1V;再测其输入端{1}、{3}脚电压为0.4V,比正常值1.2V偏低。根据该反馈回路电压变化规律,IC601 {1}、{3}脚电压下降应导致其{5}脚电压上升。而此时并未出现上述变化,说明IC601内部电路已出故障,换IC601后故障排除。
[例4]厦华XT-5103 P/N彩电场幅无规律收缩,严重时成一水平亮线,有时可自行恢复正常。
该机为东芝TA两片机电路,场输出部分采用分立元件构成,有关电路见图2。凭经验怀疑场输出级元件引脚脱焊,将可疑处一一补焊后故障依旧。
改用电压测量法进行检修,出现故障时测得Q302 c极电压在70~110V之间不稳定变化,其e极(OTL输出中点)电压在25V左右变化,场幅越小电压越低;Q301 c极约24V,b极约0.6V。由于R307、R309、R257直流反馈电路的存在,使得场输出级与推动级之间的电压相互牵制。有关各处的电压变化关系为:若因Q302、Q303e极电压↑→IC201{26}脚↑→IC201{24}脚↑→Q301 c极↓→Q302、Q303 e极;反之则反。
为了尽快区分出故障在前级还是后级,不再测量IC201各有关引脚电压,而直接断开IC201{24}脚,通电后光栅变成一条水平亮线。此时若场输出级无故障,则因Q301 b极失去偏压,输出端中点电压应上升至接近供电电压,但此时实测Q302、Q303 e极电压依旧在25V左右变化。再测Q301 b极仍有0.6V电压,故可判断故障在后级电路,且可能为Q301 c、e极或C303漏电。断开C303和Q301,万用表R×10k挡分别对其测量均未发现漏电。接通Q301,C303仍断开,通电测量,Q301 b极电压消失,Q302、Q303 e极电压上升。接通TA7698AP{24}脚,场幅正常不再收缩,只是屏幕中部有横线干扰。用一相同容量(390pF)电容换下C303后,故障彻底排除。
怀疑此故障因C303耐压不够而产生漏电所引起。将换下的C303进行耐压试验,其电压值在20~100V之间变化不定。由于万用表内电池电压不够高,因而无法测出C303的故障。
总结:采用前后级分开的场扫描电路在彩电中应用较为普遍。在运用电压测量法对该电路进行检修时,不能简单的仅凭某元件或IC引脚电压的异常而轻易判断该元件或IC损坏。一般,至少应测出该反馈环路中相邻两处以上的电压值,根据实测电压对正常值的偏离方向,然后与该反馈环路中电压变化正常规律相对照,若其变化方向与正常规律相符,则该两点间电路无故障,反之则故障范围就在该两点之间的电路。
通常,输出级部分故障较为常见,测量电压的关键点为输入及输出端,其正常电压变化关系一般为反相;前级反馈输入与输出端电压变化关系一般为同相。检修时只要发现某两点间电压变化规律异常,便可判断出故障范围而不必对其他点电压进行繁琐的检测,这样可缩短检修时间。
福建 刘福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