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机虽算不得什么复杂的家用电器,但是它充分地运用了基本的自动控制功能,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只要你把豆子(包括黄豆和绿豆,当然也可以放几粒花生仁)洗净后放入其中,灌上适量的清水,插上电,选择功能后按一下按钮,它就会自动打浆4~5次,煮沸3~4次,再鸣笛报警,似乎在告诉你:“豆浆已熟,请享用吧!”然后断电停机。早上起床后一边洗脸漱口,一边煮豆浆,15~20分钟后就可以喝到香喷喷的新鲜可口的热豆浆,的确很方便,很爽! 
         其实豆浆机只有两个自动控制功能:一是水位探知,二是沸腾检测控温。将豆浆机主机提起来,你就可以看到除了弯曲的电加热管外,还长长地伸着一根不锈钢探针,这就是水位电极。按照要求你必须将水加到1.3~1.5升,即液面在不锈钢外壳上的两条刻度之间,太少了水淹不到盛豆篮和刀片,刀片转动时打不出浆,此时自然会报警。你只要用筷子测量一下,可以发现水位探针的长度刚好让水淹住刀片。因此当水位太低时,探针接触不到水面,电极不能与水形成通路,则控制电路发出报警指令,“的,的…”直叫,直到你把水加够为止。 
         当豆浆煮沸,液面泡沫升高,触及另外一个短电极(即防溢电极)时,电极通过液面形成通路,告知控制电路,立即使电加热管断电停止加热,于是豆浆不再沸腾,液面下降,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沸腾溢出,弄脏机体和桌面。待沸腾3~4次后,豆浆煮好则报警断电。 
         当然还有另一项自动控制项目,即打浆顺序和打浆次数,不过是机器自己操作的,与人无关。由于放入的豆子有“干豆”(未浸泡过)与“湿豆”之分。需要人来选择“功能”。当为“干豆”时,刚通电即开始打豆,可能是将豆打成碎块容易产浆;而“湿豆”时,通电后约3分钟待水烧成温水再开始打浆。 
         我试验过:打豆的次数与豆的硬度和加料多少有关,在3~5次可变化,可能是通过豆渣对刀片的阻力而使电机电流变化来感知和控制的。 
         知道了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你会感到这部小小的豆浆机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小发明,既可靠又方便。
         也许是我的口味和加料与豆浆机的原设计要求有些不同,我喜欢多放一点花生米,大约占总料的1/3。可能这样一来蛋白质成分多了,泡沫也多一些,于是每次煮浆都会发生一点外溢,搞得桌面狼藉不堪。 
         我分析可能是泡沫生长太快,以致于防溢电极探知断电后,电热管余热仍使液面继续升高而溢出。按此原因分析我采取加长防溢电极的措施,使其探知时间提前,当液面团沸腾而升高一点点后,立即断电,这样加热管的余热不致使泡沫溢出。方法是用一只9号注射针头,剪短至20mm,其孔径大小刚好套在原防溢电极上,这样“打摩”后基本防止溢出了(针头太长不行,防溢电极始终触及泡沫,电热管就不加热了)。 

         豆浆机的结构及打摩后的防溢电极如图所示。

       针《豆浆机的结构及打摩》一文,根据我和周围亲友使用的情况有如下补充: 
1.每次用后,及时清洗豆浆机网罩,是提高出浆率的关键。网罩是分离浆与渣的部件,因其孔极细是由激光加工而成,每次煮浆后都有一些糊状物将孔堵上,若不立即刷洗则细孔被堵,出浆率会降低,而且增大电机负荷,刀片转动打浆时声音很难听,特别应注意刷洗底部圆孔和刀片周围的网罩孔,这是出浆的主要途径。 
       刷洗合格的网罩,当用水龙头冲入水时,内部水面高度约为1/3网罩筒高度,再高了则说明网孔不净泄漏不畅。 
2.使用一段时间后,随时注意检查和拧紧刀片固定螺帽,否则可能导致刀片脱落。曾有亲友发现不能打浆,煮沸报警后,有水无浆,豆粒完好无损,经我查看已无刀片!可能是上次打浆时脱落混于渣中,倒渣时被一起倒掉了。只好到销售店去补一个。 
3.倒渣时勿将网罩在桌面或板上敲击,因为网罩和罩圈均是不锈钢件,用点焊结合成一体,由于焊点很浅小,敲击时易使网罩和罩圈分离,一旦分离脱开,则无法盛豆制浆了。该网罩自己很难焊接,换件也非常麻烦。 
4.不要随意改制浆程序。豆浆机的工作是由微处理器控制,是按照“干豆制浆”和“湿豆制浆”两种程序设计的。“干豆”时,通电即让刀片转动将豆子打成小颗粒便于浸水软化,待水热后再正式打浆;“湿豆”时,先将水加热至80℃,再打浆4~5次,每次间隔10秒,再煮开4次而完成。在水将要沸腾时才开始打浆这一设计思路,是避免先打浆。因豆浆由冷至沸腾加热时间过长会使电热管表面浆制粘糊成层,既降低传热效率,又使电热管不便清洗。有人为了使打浆充分,故意“活用”程序,在放入湿豆时,却先按“干豆制浆”方式工作几次,即人为多打浆几次,再转为“湿豆制浆”方式工作。结果电热管表面糊上一层焦黄豆浆皮,很难清洗,还影响到浆也没有煮透,有股生腥味。 
         豆浆机是经过科技人员精心设计试制而成,内部程序是有科学道理的,也符合制浆的客观规律和营养学要求,我们不要随意去更改预设的工作程序,否则不仅达不到改善的目的,很可能造成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5.清洗时注意勿将水浸入顶部电气控制部分,该部虽处于密封室中,已有防水措施,但因室中空气热胀冷缩,还是会从缝隙中吸入水分,应注意避免将顶部淋水,更不能浸入水中。要经常检查电热管和各电极棒是否松动,若松动则存在间隙,容易浸水。可将顶部4个塑料小圆帽撬下,松开4颗紧固螺丝,打开密封的电控小室,进行检查,清除潮气,拧紧电热管和电极紧固件后,再按原样装回和密封。 
          好好爱护这个灵巧好用的小家电,它会为您的营养健康延年益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