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飞利浦43PFF3661液晶电视,三无。分析检修:该机采用电源、背光二合一板,型号是715G7734,其电源部分只有主开关电源,无PFC电路,电源芯片是6脚的微型芯片,丝印号上面一排是6005A,下面一排是G1008,如图1所示。

        测保险丝未断,但RJ、R9、R10、PJ3、D4都已烧坏了。拆下开关管Q1(K6A65D),检查发现S极与D极间并未短路,但G极与S极已击穿。仔细观察开关管发现在S极和D极引脚根部有打火痕迹,应该是塑封材料表面吸潮引起打火,这种情况很常见,经常连带电源芯片也一起烧坏。

       经测量,芯片的⑤脚(VCC)与地确已短路。根据6脚电源芯片的①脚接地这一特点,换上手头常备的丝印号为63513的芯片,开关管换用7N60,其他烧坏元件也换新,先不接Q1的D极,上电测量Q1的G极焊盘有波动电压,认为芯片工作正常,于是接上Q1的D极后上电,测得开关电源次级输出为正常的12V电压,认为故障已排除。在断电瞬间,听见“叽”一声,再查,开关管和芯片又坏7o是否电路中的电解电容、光耦、次级的稳压反馈回路等有隐患呢?仔细检查开关电源初、次级电路,未发现问题。因为原因不明,因此决定采取以下两个限流措施:一是在交流电源输入线路中串联一只60W灯泡和一只600电阻,二是把电解电容C801(12()PLF/450V)换成10uF/400V的(这一步降低了C801的储能,因为串接灯泡和电阻限制了供电电流,但由于C801上储存了很大的能量,如果发生故障,大电容的能量仍能烧坏许多元件)。另外,R1要换上功率大点的电阻,防止过流烧坏,从而导致高压通过R13进入芯片的④脚。如果能用调压器把输入的市电降到AC150V,则更安全。第二次上电输出12V仍然正常,想在12V±并联一只60欧电阻(折合电流为200mA),看稳压回路工作是否正常,谁料刚一接触电阻,串在电源线上的灯泡亮度大幅增加。断电测开关管又烧坏了,但芯片及外围元件完好。检查尖峰吸收回路,拆下C128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其表面有一条细微的裂缝,用高压表测量,该电容在900V电压状态下存在漏电阻。

      更换C128以及Q1后上电,输出电压正常,以为故障隐患已经排除,于是取消限流措施后上电,约两分钟后电路发出“啪”一声响,电源芯片以及多只外围元件损坏,且连保险丝也烧断了。接二连三的烧,且原因不明,心理都有阴影了,于是暂时放下先处理其他机器。再次仔细检查线路,发现该6脚芯片的③脚处除接有电容C25和电阻R14外,还接有3只串联的电阻R27、R28、R42。从原理上分析,3只电阻应该是交流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当外界供电电压过低时,芯片停止工作。由于换上的芯片型号和原型号不一样,是否这个电路干扰了新芯片的工作状态引起爆机呢?拆除R27.R28和R42后,再将损坏的元件全部换新,上电试机,故障彻底排除。

     提示:在液晶彩电中,6脚电源芯片的型号较多,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①脚接地,另一类是②脚接地的,前者是驱动场效应开关管的,较常见,后者是驱动双极型开关管的,较少见。前者的引脚功能都一样,区别在于③脚,大部分芯片③脚外出一只100k。电阻(如本例换上的丝印号为6351芯片),该电阻的阻值决定芯片的工作频率计算式为:6500:电阻值(kC)=工作频率(kHz),也有的芯片外接一只热敏电阻用作超温保护,还有通过取样电阻检测辅助绕组输出电压,还有将③脚直接接地的。

     本机原芯片是作为输入交流电源电压过低保护作用的。可能是芯片型号不同,③脚功能不同而引起爆机。另外C128的漏电更使故障扑朔迷离,实际上该电容可能己经在这次开关管塑封材料漏电烧坏前就己经漏电了,因为这两个地方同时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可能因该电容耐压仍达900V所以并未对电路产生影响。本次一波三折的维修提醒我们:更换6脚电源芯片时,要根据手头己有芯片的③脚功能来调整外围电路,以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