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机的维修应遵循从三大要素入手:供电、信号和CPU必要工作条件。其中,CPU必要工作条件含有:CPU供电、时钟、复位电路。 
1.供电电路 
    DVD机供电电路一般由小型开关电源提供,具体数值常标注在印刷电路板上相应的插座附近。一般由以下几组电压组成:主板芯片组(核心部件)需要的+5V、+3.3V、+2.5V;末级运放(常见贴片的4558运放块)所需的±12V或±9V电压;前面板所需的+5V以下灯丝电压(荧光机型),栅负压(常见-25V)。 
    +3.3V和+2.5V两组电压大多为MPEG解码芯片供电。如:MT1369、MT1379、MTB89、SPHE8200、ES6028等集成块。该电压大多由专用的+3.3V稳压块稳压而来,在杂牌机中,很多+3.3V是由+5V电压串联的两只二极管降压后提供,该电压再串一只二极管,则可得到+2.9V,可用来代替+2.5V供电电压。 

    根据个人维修记录,笔者发现+3.3V稳压块、用于串联降压的二极管故障率较高,导致输出电压异常,引起不开机、不定时关机(热稳定性不好)等故障现象。


2.信号部分 

    在DVD机中,主芯片外围常见有存储厂方软件的FLASH芯片CROM及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 
分为16MB、32MB和64MB三个不同容量(不能互换),常见有现代公司的:HY57V641620HQ、HY57V661620ATC、TM505116。一般情况下,除了虚焊,与这些存储块间的信号通路大多不会出现故障。在信号部分最易发生的故障是输出端口,如Y(亮度)C(色度),R、G、B(三基色)、CVBS(复台视频)。在杂牌机中,由于保护电路(输出缓冲)不完善,造成由于外接设备(电视机、投影机)漏电、静电造成集成块端口内部击穿,形成永久性损坏,从而导致无图像等故障现象。 


3.CPU部分 

    近年生产的DVD机,一般不另设整机CPU,CPU被集成到了解码芯片内部,整机反应速度加快,性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常见有MT系列及有D2811、D2870、D2881、SHPE8200等。和彩电一样,CPU要正常工作,必须满足供电、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正常,还必须满足外部ROM正常(存储器)。在实际检修中,外部的存储器故障率不高,而时钟、复位和供电却是故障高发部位,应多加重视。 
    时钟电路为主芯片提供工作的秩序(时钟周期)。常见有:1.直接用晶振、外接电容和负载电阻产生;2.用74HC04或其他型号HC04集成块配合晶振产生。检修中,用实测电压法往往不可靠,但可以参考晶体两端电压(常在1.6V到2.2V间),若高于3V,说明未振。在业余条件下,可直接代换晶体、集或块(HC04)及谐振电容(20pF左右)。 
    复位电路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无论哪一种,只要找准主芯片的复位引脚,在开机瞬间观祭其电压跳变情况即可判断。若有示波器,则判断更为直观准确。常见故障为复位电容损坏(容量失效),复位三极管损坏(开路,击穿),常见解码芯片关键脚位功能可参见附表。 
    最后谈一点:对无图像、无声音故障,首先应看相应设置是否正确。以免检修时走弯路,可参阅《DVD常见假性故障排除》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