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利达公司生产的《歌王》系列影碟机,是当年全国首创的AV产品,随机赠送的专用卡拉OK光盘歌曲容量达到数万首。《歌王》系列影碟机,分为VCD和SVCD、DVD等机型。从电路结构上看,两种机型的机心电路基本相同,仅在解码部分存在一些差异。MV-6000型机是《歌王》系列中较早期的产品属VCD机型,其他产品都是以其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侧重于开机时序和信号流程。介绍机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一、机芯原理和电路分析

MV-6000型《歌王》机心电路由三块IC组成(见图1):u15RF信号处理(CXA2549M);U14 DSP与伺服处理(CXD2585Q);U16伺服驱动(BA6392AFP)。电路的开机时序如下。


1.初始化
开机加电后,U1(MIDI MCU)通过19脚及其外围电路自身首先完成初始化。此后系统时钟如果正常(由u4产生),则将其外挂的U21(EPROM)内部的掩膜软件程序调入,并通过32脚输出CRES脉冲,分别经过101和17两脚对U8和U4(MS-100)进行初始化。此时显示器应显示开机画面,显示屏显示字符——这也是初始化能否得以顺利完成的最直观的反映。
最后,Ul通过CPU接口输出指令到达U14内部的伺服时序动作逻辑控制器,并在块内模拟开关的配合下,进给伺服环路动作,使激光头系统完成复位(回到零轨位置)。至此。系统初始化完成。在初始化这一段时间里,进给伺服环路参与了工作,系统时钟的产生非常重要,开机画面和字符显示则是最直观的反映。
2.聚焦搜索
相关芯片初始化后,u1 45脚输出LD ON指令到达U15 22脚,使块内的APC、LPc电路先后工作,激光头发射出激光。与此同时,U1还通过CPU接口发出指令到达U14内部的伺服时序动作逻辑控制器,使模拟开关动作,切断聚焦伺服环路。接通聚焦搜索环路,最终通过伺服驱动IC U16完成聚焦搜索。经光盘反射后的RF信号,在u15内经求和放大、均衡处理后,由17脚输出,并经43脚传递到U14内的运放模拟开关及A/D变换器。经其处理加工后,FOK信号由22脚传递给u1的30脚。如果由于物镜脏等原因使FOK信号不合乎要求,则自检失败,屏显“NO DISC"并停机。为了尽量延长激光头的使用寿命,确保重放的质量,影碟机在开机时往往要聚焦搜索。在这段时间里。APC、LPC和聚焦伺服电路参与了工作。
3.加/卸载时序
加电后,如果U1通过CN2收到来自面板的加/卸载请求,则会通过43、42两脚分别输出加/卸载命令,在加/卸载到位开关的配合下(Ul通过40、41两脚即时检测),完成加/卸载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加,卸载这一动作和聚焦搜索,实质上并不存在“时序”关系。因为加载前后,机内有无光盘,激光头系统都可以进行聚焦搜索。换句话说,系统初始化完成后,机器就可以接受加,卸操作,或是进行聚焦搜索。
4.读取节目目录TOC
聚焦搜索动作顺利完成后。在U1控制下,就要开始读取节目目录TOC。首先,APC等电路工作,激光头发射出激光;与此同时,U1通过CPU接口将读取TOC的命令传递给U14块内的时序动作逻辑控制器,进而控制相应的模拟开关,启动主轴电机,带动光盘旋转,并相继接通各种伺服环路,机器开始从光盘上读取节目目录TOC。在这一过程中,APC电路和四种伺服系统都参与了工作。
5.盘片识别电路
MV-6000型《歌王》属VCD机,可以播放CD、VCD和MIDI专用光盘。这三种不同的光盘在刻录时将其特征标志符记录在节目目录TOC内。读盘时,RF AC信号经C35耦合到U14 50脚,经EFM解调,子码处理后,光盘标志符的80位Q子码从U14的CPU接口输送到U1,经译码判断识读出光盘的类别。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对U8和U7进行控制。
播放CD光盘时,U8直通,不对码流做任何处理:播放VCD光盘时。U8将对码流进行MPEG-1标准的音觎频解码。解码后的视频信号由视频接口输送到U9,音频信号由音频接口输送到音频转换开关U7;播放MIDI专用光盘时,视频信号流程如上,音频码流(实质是乐曲寻址码)由主CPU接口并行输送到Ul,处理后由38、39两脚串行输送到U4 49脚,而后以MIDI音频数据流的方式送到U7。
6.信号流程
本机为三光束系统。主光束由U15③④5、6四脚输入,在块内经求和放大、均衡处理后,RF信号由17脚输出。一路经C35耦合到ul4 50脚形成RF AC信号,在块内经非对称校正、EFM解调和D/A转换后,分别由65、66、67三脚输出CD码流。另一路直接送到ul4 43脚,处理成FOK信号后由22脚输送到u1的30脚。主光束的另一部分,在U15内经求差处理后,得到聚焦误差信号FE,由15脚输出到u14的39脚,处理加工后由33、34脚传递到u16的④⑤两脚.最后由1、2脚输送到聚焦线圈,完成聚焦伺服。两束副光束从⑧、⑨两脚输入,经求差运算后,得到循迹误差信号TE,从13脚输出:一路直接送到u14 41脚,经内部电路处理加工后,从31、32输出循迹信息到达u16的⑨、⑩两脚,最后由12、13两脚驱动循进线圈,完成循进伺服;另一路经R71、C36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后,得到低频的进给伺服信息SE输送到U14的40脚,处理加工后,由30、29输出到u16的19、20两脚,最后由u16的16、17两脚输出驱动电压到进给电机,完成进给伺服。
主轴伺服稍稍复杂一些。当主光束形成的EFM码流在U14内进行EFM解调前,码流的一部分被送到数字CLV电路单元,在这里分别得到对主轴电机的粗调和细调信息。由25脚输送到u16的24脚,驱动后由26、27两脚输出,从而完成主轴伺服。
综上所述.主光束主要形成RF信号、FOK信号、聚焦伺服误差信号FE和主轴伺服误差信号。两个副光束主要形成循进误差信号TE和进给误差信号SE。
7.APC、LPC电路
此两电路实质都是激光二极管发光功率调整电路,LPC要通过APC最终起作用。Q2、LD、PD和U15内的运放构成闭环的反馈网络,并确保U15①、②两脚同相,组成APC电路,通过检测激光二极管发光强度的方式来自动调整LD的发光功率。LPC电路则是通过块内运放及外围电路,通过检测u15 17脚输出RF信号的强度的方式来控制LD的发光功率。从图l可知,U15 17、18、19三脚与①脚同相,与20脚反相。以上各点对激光头功率的调整及激光头是否老化的判定十分有用。


二、机芯电路的维修

机心电路单元集光、电、机于一体,使用久了会造成齿轮磨损、皮带老化、机械开关接触不良、激光头物镜积尘、激光二极管老化、焊点接触不良、电子元器件老化等众多故障。从维修实践看,影碟机由于激光头物镜积尘或激光二极管老化而造成屏显"NO DISC"的不读盘故障占相当大的比例。下面介绍一些机心电路的检修技巧。
1.按照开机时序进行检修
影碟机的开机过程实质是由一系列的开机时序动作构成,所以对于不能正常开机的机器按照开机时序进行检修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始化是第一个时序动作。在这段时间里,操作显示电路要初始化,是否正常的标志是上电后显示屏有无“00"字符闪烁;解码电路要初始化,判断的标准是开机后是否会显示开机画面;激光头系统要初始化(位于零轨位置),判断的方法是先手工将激光头系统旋到外圈,然后加电看激光头系统能否回到零轨位置。以上三种情况。都很直观,对故障的判定很有帮助。
初始化完成后。加/卸载开始执行。机器能否进行加/卸载操作也是衡量初始化正常与否的标志。对于屏显"Open/Close"而不能加/卸载的机器,应重点检查两个托盘到位检测开关。在维修实践中发现,由于皮带老化导致加,卸载电机空转的故障时常会遇到。
聚焦搜索是第三个时序动作。在这段时间里,激光二极管开始发射激光。激光头物镜处可以明显观察到暗红色的光斑。物镜还有明显的搜索动作。读取节目目录TOC时主轴电机开始带动光盘旋转,并且TOC的有关内容得到显示。
2.激光头组件的检修
实践证明,激光头物镜积尘、光路通道被污染、激光二极管老化等是造成影碟机不读盘的主要原因。此时屏显“NO DISC'’。正常情况下,激光二极管的功率约3mW,激光头物镜处约为0.13 mW。由于激光头物镜暴露在机内,比较容易积尘从而衰减激光束的强度。对使用三年左右就开始不读盘的机器,建议维修时首先清洁物镜。方法是用镜头纸沾少许纯酒精轻轻抹除。清洁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物镜周围的聚焦、循迹线圈以及固定物镜用的硬橡胶(二维模制绞链),切勿用力过度以防变形。清洗时酒精用量切勿过多。酒精纯度一定要高,凉干的时间要稍长一些。其次要清洁光路。本人曾多次遇到激光头内光路被棉絮状污物污染的情况。方法是小心撬开⑩脚封装的二极管发射与接收组件(全息照相复合激光管),打开激光头内部的光通道,而后用适量脱脂棉沾少许酒精清洗。同时还可对偏振棱镜和物镜底面进行清洗。
3.激光二极管的检修
激光二极管受电流的冲击容易老化。老化初期,激光束强度减弱,输出功率减小,表现为识读TOC时间变长或不能读取、严重挑碟、选曲困难或不能选曲、只能依次顺序播放等现象。对于初期老化的激光头,可以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控制电位器的方法来适当增大激光束的强度,作为一种补偿措施,可以延长一段使用时间。调整时,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电流表串入电路,一边监视激励电流,一边微调电位器,建议最大电流不要超过120 mA。调整时如果电流最大不超过100mA或电流不受控制,则说明激光二极管己损坏,只有更换新品。